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工运 > 先模人物 >> 正文

省劳模卓传营:田野上的劳模专家们

2014-06-20 16:08:45 来源于: 文章被浏览

1111111.JPG

卓传营 (左一)在察看 “烧”坏的秧苗。

 
每年4月中下旬,是尤溪再生稻的插秧期,也是农业专家们最繁忙的时节。今年,尤溪县由县总工会和农业局联手,将农业部门的在职劳模和他们的课题团队整合在一起,组成劳模农技队伍。
4月16日,省劳模卓传营前往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安排再生稻12个新品种的试种工作……
 
秧苗“烧”坏 “卓教授”急了
 “卓教授,这一垄秧苗烧坏了,叶子都枯了。”卓传营经常指导农户种水稻,很多人都称他“教授”。
农户田奇珍指着一垄秧苗说:“还有好几亩地要插秧,这样秧苗不够啊。”
 “苗心还是好好的,就是叶子烧坏,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恢复。”卓传营拔起几根秧苗仔细观察说。
可时间不等人啊!再生稻的插秧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再等上几天,田奇珍这位 “种粮冠军”今年的收成将会受到影响。
 “我问问其他地方有没有多的秧苗,给你调点过来。”卓传营对田奇珍说。
随后,卓传营还前往50公里外的梅仙镇下保村指导农户。路上,卓传营和同行的另一位劳模郑荣和不停地打电话到其他种植片区询问是否还有剩余的秧苗。可是,时间比较晚,不少地方都已经插秧结束,剩余的秧苗都已经拔掉。
找了几个地方,都没有,卓传营很着急。车子到了下保村,村农技员林汝灿告诉卓传营:“明天最后一天查完秧,还有剩余一垄的秧苗,应该足够田奇珍种。”
卓传营凝重的脸才有所放松,再三叮嘱林汝灿:“不要拔掉,明天一早我就让车子来给麻洋村的田奇珍拉过去。”
进入春耕以来,和卓传营一样,劳模队伍中的吴厚桂、郑荣和,还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享受全国劳模待遇)陈应奎等人,一直在田间地头里忙碌着……
 
现场示范田间农技大“比武”
 “劳模工作室”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和谢联辉引领的两个院士工作站团队为依托,上层拥有“超级稻、再生稻产业院士工作站”和“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两个团队;中层拥有县农技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土肥站和县种子管理站等;下层则是15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蔡光璟是“劳模工作室”“传帮带”的一员。作为西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和同事们在西城镇组织建立 “百亩和千亩”超高产栽培典型示范片,实现高产创建区的水稻总产量较之前平均增长10%以上。除了再生稻方面,他们还引导农户发展精细蔬菜,建立了城区蔬菜“保淡”基地1400亩,使西城镇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0921亩,产量达62234吨。
西城镇七尺村菜农严逢年所在的天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尤溪县强力运作发展的大棚蔬菜项目。去年春节前,尤溪县出现了20多个霜冻天气,菜农严逢年在大棚保温方面因为缺乏技术,不得不提前把蔬菜采摘掉,无法留到春节期间上市。最近,蔡光璟趁早稻插秧完成的空闲时间往这边跑,向菜农们推广新的大棚保温技术。
 
传道授业农户成为“试验”帮手
4月17日一早,田奇珍就收到卓传营送来的新鲜秧苗。但开心的他,并没有马上插秧。而是和麻洋村百亩示范片的具体管理人员曾繁辉一起组织人手,为卓传营的12个再生稻新品种施底肥、插秧。
 “我的秧苗下午插还来得及,卓教授种的新品种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新品种试种成功,推广开了,我们的产量也就能跟着上涨了。”田奇珍和卓传营合作已经20多年,知道这位“卓教授”在干的是大事,关系到他们种粮增产的大事。
卓传营介绍,今年劳模农技专家队伍承担了省、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5组86个品种,肥料试验2项、新农药试验2组10个,实施省农科院新品种百亩高产示范片4项,农业厅机收再生稻展示4片100亩。
像曾繁辉、田奇珍这样熟练掌握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农民在尤溪县已超过3万户,遍及13个乡镇。这些“再生稻师傅”成了各种试验的大帮手。
尤溪县是1988年我省首批试验推广再生稻栽培技术的县之一。曾繁辉、田奇珍等种植户,在卓传营团队的带领下,不断创造奇迹:先后7次刷新再生稻再生季单产的世界纪录。
看着已经插好、成片的绿油油的秧苗,田奇珍对于今年自己种的再生稻产量信心倍增,“跟着‘劳模工作室’这些专家种粮,这么多年来亩产量都在增长,稻米质量也愈来愈好。今年稳定产量肯定也没问题!”
 
记者手记:
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带动作用。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群众的事无小事,从帮助农户调秧苗都亲力亲为,看出劳模们时刻将农民的事放在心上,将实实在在的服务给农民,满足了群众的要求。另一方面,既可以通过劳模“传帮带”,培养年轻的农技人员,又可以将全县农技人员团结在一起,改变了劳模单打独斗的局面。
可以说,这是一种工作模式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张思博、邱慧敏)
打印】【关闭

作者: